



- 鄭州市國銘機械設備有限公司
- 聯系人:張經理
- 電話:4006706861
- 手 機:15093094188
- 電 話:0371-64429777
- 傳 真:0371-64429000
- Q Q:331887201
- 地 址:河南省鄭州市鞏義市站街鎮陶瓷廠后院


5月29日,在清華大學“眾創空間主題互動”活動現場, 90后北大畢業生張天一分享了他創業開辦“伏牛堂”智慧餐館的故事。創業,選擇一條與眾不同的路。
90后、北大法學碩士、創業賣米線,幾個關鍵詞放在一起,就是張天一這兩年來走過的路。
2014年夏天,張天一從北大畢業。學習法律的他本想在北京找一家律師事務所當律師,但是,嚴峻的就業形勢擺在他面前。
“當好幾百人去競爭有限的幾個工作機會時,卻有大量的工作沒有人做。就好像我每天上班路過國貿時,看到三環路無論是主路還是輔路,都在堵車。而我騎著我的破二手自行車時,十分輕松地就把一輛輛豪車甩在身后。 ”張天一坦言,創業對他而言,是一種被動選擇,但經歷之后,才發現這是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。
為什么選擇賣桂林米線這條路?張天一這樣對記者說,首先,餐飲行業前景廣闊,與麥當勞等國際連鎖餐飲品牌相比,國內的餐飲連鎖還有廣闊的發展空間;其次,桂林米線名聲在外,是南方人喜愛的主食,但是在北京卻很難吃到正宗的;再次,桂林米線的準備工作主要在前期,現場做一碗米線用時不超過30秒,有利于標準化生產。
于是,2014年4月,張天一和幾個伙伴湊了10萬元錢,在北京環球金融中心地下室的拐角,拉起了伏牛堂米線的大旗。為了把正宗的常德米線引進到北京,張天一回常德走街串巷尋找口味最好的正宗米線,配制出伏牛堂米線的獨家配方。
手機,引來第一批顧客店開在地下室拐角,如何吸引客流成為關鍵。張天一說,我們只有依靠移動互聯網將“伏牛堂”打造成智慧餐館才有生存的可能,事實也的確如此,第一批顧客幾乎都是拿著手機找上門來的。開業之初,小店業績蒸蒸日上,不到一個星期單日營業額就接近1萬元,讓張天一和他的創業伙伴們欣喜不已。然而,面對越來越多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口碑帶來的“食客”,發米線、燉牛肉、燒開水等工作讓張天一和他的幾位伙伴忙得不可開交,難免在服務等方面疏于把關,影響了一些顧客的用餐體驗。為此,四位創業伙伴展開多次討論,最終形成了統一認識:決不能為了業績而違背對品質的堅持。經過周密計算,他們認為,在這家37平方米的小店里,為了保證口味、環境、衛生、服務的品質,一天最多接待120位客人。當張天一最初在網上宣揚這個理念時,引發了不少人的質疑。但這并沒有阻礙張天一探索 “互聯網+”時代智慧餐館的經營之道,他堅持要做最正宗的桂林米線。有了好的產品和服務,再利用互聯網平臺宣傳推廣,吸引人流、精確定位消費者、保持核心競爭力,米線店的生意越來越紅火。“例如,有顧客給我們提建議,說你的米線太辣、太油,但是我并沒打算改變。因為我清楚地知道,在互聯網時代,我只要精準地在北京找到30萬到40萬接受這個口味的人,并堅持做到最好就行了,我并不需要滿足2000萬人的胃。 ”張天一說,“真正的生機在我們運營三個月時就顯示出來,那時我們積累了8個QQ大群、3個微信大群,以及微博上將近1萬人的粉絲群體,這就是我們真正的核心競爭力。 ”政策,與天使投資助力創業隨著創業環境的改善,關注大學生創新創業的人也越來越多。特別是天使投資的發展,給張天一這樣的創業者帶來了資金、經營、管理等方面的巨大幫助。在清華大學的眾創活動現場,伏牛堂的投資人之一、真格基金的聯合創始人徐小平對張天一期許有加。如今,伏牛堂已經獲得了包括真格基金、險峰華興等公司的天使投資,門店也迅速擴展到十余家。
“未來,我們希望伏牛堂能夠成為傳統餐飲走向‘互聯網+餐飲’的一個典型。我們志在成為一個真正的智慧餐館,通過線上的支付體系、ERP系統建設,讓餐館更加智能,成為整個行業的標桿。短期目標是今年年底擴大到20家門店,社群覆蓋100萬人左右。 ”張天一對伏牛堂的未來躊躇滿志。文章來自米線機:http://www.aspacetothrive.com/